首页 游戏资讯 游戏攻略 率土之滨防守方战役分析 关口防守及要塞修筑指南(率土之滨怎么防守)

率土之滨防守方战役分析 关口防守及要塞修筑指南(率土之滨怎么防守)

时间:2022-09-30 05:37:02 来源:网络 浏览:

  《率土之滨》中离不开进攻和防守,玩家光焰万丈经历了一场战役,作为防守方,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和强大的防御体系成功转败为胜,一起看看吧。

局势

  1、我方为防守方,盟主和大量高战不在线,指挥体系陷入短暂混乱。对面进攻方高战云集,谋划已久;

  2、进攻方在关口已经建起要塞,而防守方还未抵达关口;

  3、进攻方为了这次进攻,精心准备,投入了上百支部队,还有内应潜伏在防守方。

防守示意图

要点一:层层设防

  一般防守阵地的要塞修建都比较粗糙,大多数情况下是连成一片的。这样导致一旦被对面突破进要塞8-10层,整体防御就会崩溃。这样下去,一般不会超过1天,防守方就会士气大落,甚至放弃抵抗。

  所以,需要修筑多层防御要塞,才能使势弱同盟能与进攻方一战。即使对面能够突破第一道防御,还有第二、三、四道防御体系。管理者能够在后面一道防线进行兵力调度,组织主力反击,有效防止阵线被撕裂而无法继续防御。

  另外,假如一个成员的要塞都集中在火线上,一旦防守失败,后面的增援将长时间无法抵达,还要重新修建要塞,丧失了大量的战斗力。

  而且,多层防御体系会给我方心理上带来安全感。如果只有一道,一旦被对方突破,我方成员会陷入深深的绝望,士气瞬间低落,导致整个防御体系崩溃。如果有多道独立的防御体系,即使前面的被突破,管理者也还可以鼓舞士气,绝地反击,而成员也不会惊慌失措。

要点二:分工明确

  对于多道防御体系,管理者要明确划分职能,指挥成员们有效进行利用。

  第一道为火线,是与敌方近身搏斗的地方。前期是用于大规模的歼灭战和运动战,后期则以游击战为主,是弱势防守方以空间换时间的区域;

  第二道为主防御阵地,是主力大规模集结的地方。如果对面没有突破第一道防线,第二道主防御阵地则以集团支援进攻;如果第一防线已被突破,则变为集中防守,同时再增补一条防线;

  第三道为侧翼防线,掩护正面的两道防御体系,对突破防线的敌军进行侧击。第三道防线主要屯驻一些高战队伍,或者临时赶到的主力。也可以屯驻大量的探路队发起掩护性攻击,迷惑对面;

  第四道为后备防线,是后勤基地和前进基地。这条后备防线要尽量依靠山脉或河流,稍微远离火线,寻求安全,作用如下:

  1、前进基地。对于弱势方的主力部队调动,不要直接进入第一、二道防线,而是先到达后备防线。再根据战场情况,决定投入的战区和用途;

  2、补给基地。我方被打残的主力,不应直接回程,而是转入此防线就地征兵。既安全,又能缩短反应时间;

  3、中转基地。全部的参战部队如果在前线要塞不够安置,此要塞正好作为替补,轮流上阵。另外,如果要打运动战,而对面气势汹汹的向主防御阵地扑来,中转要塞可以让你的主力避其锋芒;

  4、备用防线。如果第一、二防线被破,那么这个后备基地立即升级为主防御阵地。在此增兵的主力就地转为防守,同时为修补中的防线提供掩护,不至于让我方一溃千里。

要点三:设置隔离带

  在上图中,两条防御阵地之间有一条隔离带,既没有建要塞,也没有占领。这条隔离区主要有三个作用:

  1、一旦发现对面突破前一道防线后,我方可以迅速出兵,占领这些隔离带,拖延时间;

  2、进攻方指挥官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正前方的要塞上,力争短时间内突破。一旦突破了一条防御线,进攻方会认为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;

  面对前面一条无人区,大多会放松警惕,不会再组织主力向前突破,而是要求成员左右扩展,以求扩大突破口,这就给了我方喘息的时机。

  此时,我方应该在第二道防御线集结残余主力,对敌方驻守相对薄弱的兵力重点围歼,积极进行反突击。同时,骚扰敌方的突破,拆迁队则沿着反突击方向进行扇面逆推,迫使对面用大量兵力驻守。

  3、我方可以利用这些隔离带,步步为营。前一块地的免战时间即将结束,我方就打后一块,放弃前一块,争取免战时间。这样可以不仅可以无战损,还能为后面防线的兵力调动提供缓冲,消耗对面体力。

要点四:利用地势

  利用地理优势,主要依托的是山脉、中立要塞和我方高级地。在三座山脉围成的区域内,易守难攻,最适合建立后备防线。对面如果希望突破后备区,必须消耗体力铺路,而我方可以随时出兵消耗对方。

要点五:明确指令

  管理层要向成员指明: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区域、从哪格地到哪格地、修成纵向还是横向、厚度达到多少格、修建的意义等。这样成员才不会迷惑,有条不紊地进行防御体系的搭建。

标题:率土之滨防守方战役分析 关口防守及要塞修筑指南(率土之滨怎么防守)
链接:http://y7wan.cn/zixun/68502.html
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删除!
资讯推荐
更多